今天晚上朋友問我,結婚到底好不好?
我的回答是:無所謂好或不好,而是看你結婚的態度。

我想傳統的生命歷程:
出生→求學→出社會→買樓、買車、找老公(婆)→生小孩→
為小孩辛苦→然後老死。
是不是人一生都一定要經驗過?

舊社會的觀念在現今都適用嗎?
以前的人十五、二十就結婚生小孩,小孩二十歲就能自己獨立。
現在的男男女女,三十到三十五歲才要結婚,
更慘的是,小孩到三十歲還不一定能養家活口。

以前的小孩讀書沒有所謂助學貸款,
現在的小孩還沒出社會就欠了一屁股債。

養兒防老?
現在自己都快養不活了,如果父母沒有一點底,那就自己看著辦囉!

越來越多的朋友選擇不結婚,但生活在一起,
要不要辦那紙證明,端看兩人,畢竟那是兩人的事,
選擇公證辦好手續比大肆浪費請客(還不一定會賺到錢),會比較差嗎?

傳統!讓很多事變成公式,而要不要隨之走一遭?你說呢?


朋友說:你如何能確定你的另一半能始終如一呢?
我說: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是否能始終如一了,何況是別人呢?
當下或許一切都是那麼美好,未來說不定也是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結局,
你想要什麼樣的婚姻應該是問你自己,努力了什麼吧!

如果真有個萬一,該如何取捨也是你要做決定。
傳統(勸合不勸離)不一定是對的,如果死守著舊觀念,
那麼.........你就認命吧!

幸福的婚姻在朋友身上並不是看不見,其實也大有人在,
平凡或許是最幸福的,我所看到的幸福條件是:
收入穩定、有積蓄、有房子、有車子;不為貸款所苦,沒有卡債。

如果你每天都要為生活斤斤計較,甚至要東挪西湊,
才能繳房租、才能出去玩、才能吃美食(當然並不一定要啦),
那我就不知道變成兩個人以後會比較好嗎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nior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